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是在初一,從當時的語文老師那里借到的這本書,不過時到今日實在想不起來當年看書時的心境,當然這也側面說明了我是一個懶人,如果當年能用文字做點記錄和今天的感觸做一番對比,一定很有意思。最近再次捧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微博上看到了下面的一段話:
這就是人生的心酸。在我們短促而又漫長的一生中,我們在苦苦地尋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又與我們失之交臂。當我們為此而耗盡寶貴的青春年華,皺紋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的時候,我們或許才能稍稍懂得生活實際上意味著什么。——路遙《平凡的世界》
在我看來衡量一部文學作品是否成功的關鍵就是作者能不能從頭至尾都緊緊的抓住讀者的心,同時在讀完后又留給讀者廣闊的思考空間,而《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偉大的一部作品。
整本書第一個印象是對細節無微不至的描述,絢爛的風景,悠揚的民歌,淳樸的民風都讓人有一種應該立馬拿起行囊到陜北走一走看一看的沖動。當然小說最能吸引人的還是書中各種不同的角色,雖然生活環境、時代背景都和當下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冥冥之中卻又時不時看到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影子。淳樸的老父孫玉厚,在黃土地勤勤懇懇一輩子,但生活的壓力從來沒有壓垮他,給不了子女更多的人生建議,卻始終毫無保留的支持子女的各項決定,讓他們去闖,去開辟自己的天地。大哥孫少安,十三歲輟學后便勇挑家庭的重擔,正是這份使命感和責任感才讓這個磕磕絆絆的這個家過的溫暖實在,當然在改革的大潮中也能抓住不失時機的抓住機會從而徹底的改變生活的狀態。溫潤懂事的妹妹孫蘭香,雖然筆觸不多,但她的微小細節中卻會無時無刻的考慮到每個人的感受,讓人實實在在的體會到她內心的溫暖。當然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孫少平,因此整本書中他度過的這十年也正是我們這一代剛剛經歷的十年,他的所經歷的人經歷的事,他的所思所想也正是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看到的碰到的人和事,也正是我們會時常思考的那些問題。當然整個作品里面還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田潤葉、田曉霞、田潤生、金波、金秀、趙向前、田福堂、孫玉亭……生活的不幸一次次的打擊著他們每個人,但他們身上的質樸、堅韌、陽光卻又讓這些困苦顯得那樣的微不足道,是他們的故事讓讀者看到了這樣一個平凡的世界。
回想一下,大概自從上大學以后就好像沒有靜下心來去讀一部文學作品,這其中既有網絡急速發展的時代背景讓獲取各種信息都可以方便快捷也讓閱讀的時間碎片化,當然更多的還是因為自身的不努力和缺乏上進心,平時也容易被一些紛紛擾擾的事情所干擾而各種迷失。因此今后的生活中,我決定積極響應小賢的號召:多讀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
上一篇:讀《平凡的世界》有感2000字
下一篇:書評:偉大的不是愛情,是青春 — 路遙《平凡的世界》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