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既漫長又飛快,轉眼間就到了夏天。
這是黃土高原一年里再好不過的日子了。遠遠近近的山巒,縱橫交錯的溝壑和川道,綠色已經開始漸漸濃重起來。玉米、高粱、谷子、向日葵……大部分的高桿作物都已經長了大半截。豆類作物在紛紛開花:雪白的黃豆花,金黃的蔓豆花,粉紅的菜豆花……在綠葉叢中開得耀眼奪目。就連石圪節這樣往日荒涼的集市場上,也已經出現了一些瓜果菜蔬,給這條塵土飛揚的土街添了許多斑斕的顏色。
再過幾天,就是夏至以后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就要開始了。緊接著就是大暑——這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已經到黃經120°的太陽,象一個倒扣著的火盆子無情地烤曬著大地。
城里人都已經穿起了涼快的短袖衫。一到中午,原西河里就泡著數不清的光屁股小孩。
除過遇集的日子,平時縣城的各機關很少能找見辦公的干部。他們每天上午都紛紛扛著老镢鐵鍬,戴著草帽,到城外的山上修梯田去了。農業學大寨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每個單位都有修地任務,完不成任務就要挨批評。
下午,各機關又通常都是政治學習,一周最少也得占四個下午。《紅旗》雜志和《人民日報》不斷發表社論和各種署名“重要文章”,要求大家批判小生產,批判資本主義。批判劉少奇和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限制資產階級法權,警惕商品交換原則對黨的侵蝕等等。同時還要求各級干部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并且為此推出了一個“新鄉經驗”……整個社會依然保持著一種熱熱鬧鬧的局面。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從報上看,不時有某一位復員戰士和某一位工農兵大學生,為了限制資產階級法權,來到黃土高原的小山村當了農民。盡管這些人在以后的年代里都象候鳥一樣飛去而且再不返回來,但當時倒的確讓一些人有了宣傳“革命形勢大好”的典型材料。
縣上的中學也不例外。除過每天勞動半天,各班還組織了學習馬列“三結合”領導小組。共青團和紅衛兵組織并存。領導、教師、學生一起學習《共產黨宣言》、《青年團的任務》等等規定的篇章,開展批判資產階級、修正主義和孔孟之道。同時學校還組織各種“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奔赴各個公社、大隊去搞宣傳演出……但是,對于黃土高原千千萬萬的農民來說,他們每天面對的卻是另一個真正強大的敵人:饑餓。生產隊一年打下的那點糧食,“兼顧”了國家和集體以外,到社員頭上就實在沒有多少了。試想一想,一個滿年出山的莊稼人,一天還不能平均到一斤口糧,叫他們怎樣活下去呢?有更為可憐的地方,一個人一年的口糧才有幾十斤,人們就只能出去討吃要飯了……